发表时间: 2020-09-17 10:53:04
作者: 云姿怡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
浏览: 51
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
在云南一共居住着26个少数民族
拥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29个自治县
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过年小习俗
彝族称过年为“库史”。“库”是年或岁之意。“史”即是“新”。“库史”就是过新年。每当深山初雪,秋山红叶,太阳回归时,谷黄米熟,庄稼收进粮仓,便到了彝族过年的时候。彝族一年一度的年节是在农历十月底,有的地方是把过年日固定在农历十月三十日为除夕之日,冬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。在凉山大部分地区是按区域选择吉日过年,但都在农历十月之内。
“库史”是彝族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,过新年的前一个月,就在做准备工作。
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草。选割岩子上的草,那里的草是纯洁的草、干净的草,绿草茸茸如绿毡铺地,象征子孙的荣华富贵。
彝族过年,祖灵下面铺松针(有的地方是谷子草),松树青幽幽,象征永远常青。
堆柴垛,就是在房前屋后堆一垛又高又整齐的柴垛,寨子里家家户户堆柴垛,互相攀比,柴垛堆得高,显示勤劳、康乐。
掸尘,过年这天的清晨,全家老少齐出动,掸尘扫屋,要把病魔、祸害、霉气一齐扫除门外,干干净净、清清洁洁迎新年,祈盼来年清净平安、人体安康、风调雨顺!
白族
初一当天,按习俗不能到别人家,但可以到外面玩。早上起来,白族主妇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,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,最后到大门口拜祭,之后方可出门。
这天到处鞭炮齐鸣,村村寨寨响起了欢快的白族唢呐,小伙子敲着八角鼓,姑娘们唱着白族调,打着霸王鞭,在村寨中心的大青树下且歌且舞。群众组织“洞经会”、“莲池会”引领舞龙队伍和财神走街串巷,各家各户争着把龙和财神请进家中歌舞一番,以讨吉利。
初二这天,可以走亲串友,小孩子们终于可以盼到亲戚朋友给的压岁钱了。这一天的白族习俗活动丰富多彩。腊月里结婚的新人要去拜望男女双方的亲戚,俗称“请新娘客”,各家亲戚要给新娘子送各种礼物。
哈尼族每年都要过两次年。一个是“十月节”,一个是“六月节”。十月节是哈尼族一年中时间最长、内容最丰富的盛大节日,哈尼语称为“扎勒特”,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十月间举行,所以又叫十月年。
放高升,其实有点类似于我们过年庆祝时放的烟花爆竹,不过“高升”的体积和重量可都要大得多。因为它是用整棵的大竹子自做成的,先选好要用的整根大竹子,把里面的竹节用工具打通,然后装上火药,这样做成的高升点燃以后能蹿到空中两三百米。人们也通过它来祈愿风调雨顺,步步高升。
壮族的春节,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,第一天称大年,第二天为小年。除夕夜,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,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,守岁到天亮。节日期间吃“红曲鱼”,以象征富富有余,还吃大锅烩菜,称合菜。初三举行“摆手舞”会,参加者达万人之多。此外,还有耍龙灯、舞狮子、灯会、戏剧、武术等活动。
苗族
苗族同胞过年,没有统一的日期,一般是在农历十月的“卯”(兔)日。有时几个村寨联合过,有时排好次序轮过,往往要持续一个多月。节前,家家准备酒、肉、鱼和其它食品,人人都要准备新衣服。
苗族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,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,敲锣打鼓,放地铳、打火枪,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。百狮会的名堂蛮多,有迎狮、盘狮、考狮、抢狮、狮子登高等内容,土里土气,苗味十足,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。
开斋节是回族的盛大节日。按伊斯兰规定,每年分十二个月,单月为三十天,双月为二十九天,每年较公历少十一天,三年相差一月余。因此,按公历计算,开斋节没有固定的时间。但以伊斯兰教历计算,每年九月为斋月。在斋月里,按伊斯兰教教义要求,穆斯林要做到静性寡欲,白天戒绝饮食,即使是不守斋的,也要尽力节制自己的食欲,决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吃喝。斋月的开始和结束,均以见新月为准,经过一个月的封斋,完成了,“真主”规定的“使命”,于伊斯兰教教历的十月初开斋,故称开斋节。
“斋月”结束的初三日为“开斋节”,这天清晨各家各户都要做油香,先用盘子端一至二个到清真寺给阿訇“口到”,之后选留一盘,自己及亲友吃。这一天回民男女老幼都要沐浴,穿上洁净的服装,于上午十点左右,各家抬上选留的那盘油香扶老携幼到清真寺集中。所有“把斋”的人在礼拜堂跟随阿訇礼拜,阿訇率众颂《古兰经》。仪式结束,召开全族大会,阿訇作“教门”演讲;请地方政府有关领导宣讲政策;清真寺管委会总结一年来的节日宗教活动及收支情况,宣布、表扬各族民众到寺挂“乜儿贴”(功德)的名单,安排下一年宗教活动。